随着00年代就存在车载mp3里的音乐,汽车平稳地驶过北回归线。

  越向南方走,路上从未见到过的外地车牌就越多。在那柯里休息站甚至目睹了“房车开会”:来自全国天南海北地方的房车聚集在房车专用停车场上,一人一个电煮锅,热热闹闹地一边聊天一边做饭。

  今年的过年用品,除了吃的之外就只买了三封鞭炮,往年的烟花和其他有意思的小炮仗都没买,但过年活动一样都没落下,和爸一起把家里的四副对联贴好,和妈妈姐姐一起包饺子,帮外婆做各种各样的杂活……一切准备好之后已经没有力气坐着吃年夜饭了,更何况今年的年夜饭来了半桌根本不认识的人,搞得我们有点放松不下来,早早吃完就躲回屋里了。

  似乎“过年”才是一个形式主义的支线任务,大家的主线任务都只是“回家”而已,而失去了烟火玩乐和守岁则使这个支线任务越发不起眼。毫无实感地度过了年三十,大年初一一早就在欣赏外婆的花园,下午带着外婆去曼掌傣寨绕了绕;初二早上看了云海,下午去景洪啰啰冰屋吃了心心念念三年多的凉粉舂鸡脚和凉拌洋芋。

云海 面不改色吃完,震撼对面桌的游客

  出门的时候发现了很有意思的现象——穿长袖的和来凉粉店只吃凉粉的都是本地人,总是因为这两个特征收获异样的眼光。23度在游客看来似乎是穿吊带裙刚好的温度,但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会感到稍有些寒冷。虽然我家的小狗明显也是前者。


  傣族有一个习俗,一般不过大年初一和除夕,反倒是大年初三最为热闹。每年的初三,傣族们都会早早准备大量的饭菜,从上午开始一直吃到晚上。但并不是固定在某人家吃,只要准备好足够量的伴手礼,只要胃足够强大,可以在一个寨子里挨家挨户吃个遍,甚至都不需要有认识的人,热情好客的傣族只要见到有人拎着东西进到自己家院子里,都会招呼他们坐下来吃一顿。

  傣族做饭菜其实是不动火的,顶多就是煮和蒸,更多的是烤和凉拌,但凡有点炒菜都是受到了一些汉化的影响,不过因为傣族的香料都很独特,即便是汉化的傣族菜也很有风味。傣族在过节聚餐的时候,大家围在一起敬酒,大声喊“多多——水!水!水水水!水!”意味着来年福气多多,和汉语里的节日快乐意思差不多。喊多多水是我最喜欢的环节,作为在省会城市长大、身份证上的民族被写作汉族的傣族人,我听不懂别的傣话,也从来没有“合法”地过过傣族的节日,喊出多多水的时候能感觉到家乡的水气和我的血液、我的家族和傣寨里其他傣族兄弟姐妹的深切联系;比起“新年快乐”四个字,多个反复的“水”字气氛也更热闹。

今年的其中一顿,非常好吃


  我很享受在家里帮外婆干活的过程,尽管我的经验并不是很充足,力气也很小,但是外婆和我待在一起的时候肉眼可见地变得更开心。干完活之后我们坐在一起看动物纪录片,然后在院子里晒太阳,晚上我在后院跑步的时候,外婆就在小花园旁边慢慢地踱步。我不喜欢过年,就算没有这个年我也愿意时不时回来和家人们待在一起。初五收拾回家的那天早上雾很大,我又想起外婆喃喃说到的,我们平日里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,那么大一个家只有外婆外公和不经常在家的三舅三个人,只有过年的时候大家才会聚在一起,但即便是过年也不一定能凑齐所有家人,我才开始明白过年对于她和外公的意义。我安慰她说,等我毕业之后随时都能很方便地回来,现在高铁修好了很方便,妈妈也答应泼水节回来一起过,她才含着眼泪笑了。

  希望这是一个顺利幸福的新年。